孩子,你不能什么都要!
如果要评出一个带娃糟心的事情,恐怕非带娃逛街莫属了。
小家伙们,一到商场(或超市)那好奇的小眼睛就开始叽哩咕噜地满世界转,这个我要,那个我也要,见啥都要要要。
你说给他买吧,怕娃养成娇惯的性格;不给他买吧,娃就各种鬼哭狼嚎地和你杠。
过后想想,孩子这么喜欢,就算给他买了,又怎么了?老母亲又开始陷入无限自责中。
所以,娃要东西给不给买这件事情上,好像怎么做都不对,永远都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结局。
也正因为这样的恐怖场景,很多宝妈选择在家网购,避免引起不必要的冲突。
但这其实丧失了一个很好的与孩子亲子互动的机会。
孩子不会一夜长大,所有的经历都是成长的砝码,逃避一定不是上策!
1
在娃见啥都要的情况下,这两种行为千万不要做:
一味地满足
现在生活条件变好,很多家长不管怎么不情愿,在孩子哭了之后都会大方付款,这种情况在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身上更为明显。
之前我举过女儿的例子,如果确实是重复的、类似的东西,我一般不会买。
我不想让孩子养成一种习惯——让我因为心疼她,然后给她想要的一切。
没错,几个玩具而已,我们能给孩子买很多,但是等他离开了家,别人会因为他哭就对他百依百顺吗?
等他发现哭在别人面前解决不了问题的时候,他会有很大的心理落差。
粗暴地拒绝
对于脾气可能没那么好的妈妈来说,带娃逛街,就完全另一种画风了。
在超市,就经常见到脾气火爆的妈妈:
“说了不能买就是不行!”
“这么贵,买不起!”
“买了也没用,买他干嘛?”
除了上述直接拒绝,有的可能还带有批判性言语:
“家里有那么多了还要买,你这孩子咋这么不懂事!”
“别人有你就要,小小年纪就这么虚荣!”
我们可以拒绝孩子的要求,但一定不要带有批判性语言,将想要东西等同于贪心、虚荣、不懂事。
否则容易让孩子认为我“想要拥有某些东西”是不对的、羞耻的,从而不断压抑自己的需求,形成自卑、懦弱的性格。
如果你为孩子哭闹着乱要东西而大发雷霆,那么亲爱的,我必须很直接的说,这是你的错,是你站在成人视角,对一个2、3岁的孩子寄予了不切实际的期望:
期望他有成人一样的自制力,能依靠分析客观条件(吃甜会不会牙坏?家里类似的玩具有几个?财政情况能否担负这种级别的消费),从而克制自己的欲望。
但我们忘了,他只是个孩子啊。他只是想让自己开心,这有错吗?
在孩子还没有自控能力之前,追求“让自己快乐的物质”的欲望,本身是没有任何错误的,而且,那些美好的东西,孩子是值得拥用的。
诗安国际月子会所的人士为大家提出的这些建议已经是非常详细和全面了。如果各位准妈妈还有不太清楚或不明白的细节问题,可以拨打热线电话400-088-0194进行咨询,诗安国际的每一位工作人员都会热心为您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