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保健品到理财投资,想不到一个老人竟有百万可以压榨

  昨天看到了末那大叔写的《2000亿暴利保健品,正在掏空中国老人》,而我想说掏空中国老人的不仅仅是“九转仙丹”的保健品,“一本万利”的理财投资更是行业蛀虫,暴利让它们织起一张张大网,捕捞这些易骗的老人们。

  


  “我曾亲眼见过这些所谓正当行业的吸血套路”

  1.

  先来说说保健品

  在大叔的文章中就写过,这些保健品销售员的职业就是装儿子,亲儿子都比不过,的确,眼见为实。大学做兼职的时候,正好接触到某保健品销售内购会,举办的地点是在某4A级景区内的酒店会议室(又偏又远),一开始还不知道卖的是保健品,去了才知道。现场横幅、标语、水果、瓜子、彩带、气球...布置的和过年一样。大清早就安排大巴车把老年人从市里接过来,一路上照顾周到,专人接待,管吃管住,还有演出看,二人转、魔术,穿插员工跳舞;先是《感恩的心》,又是《抓钱舞》,再来一首《我要飞得更高》,把老年人感动的一塌糊涂,老人心想:这群孩子多体贴,多么有正能量!

  紧接着开始鼓舞士气,特邀业内人士老师(就是托)冠名XXX业内人士主任,在现场宣讲保健品富含十大功效,活人吃了延年益寿,快死的人吃了也能从阎王手里多拽回来几年。密闭的环境,远离亲朋好友,这些叔叔阿姨们,能商量的就只有身边的这些‘亲闺女’‘亲儿子’,真是瓮中捉鳖,只等着被洗脑、吸血。

  


  一场活动结束,主办方那个油肠满肚的老总乐开了花,这些叔叔阿姨一个一个排着队,热情的上交自己的养老钱,换来几大袋子所谓’十全大补丸‘功能的保健品,附带着还能收获一大堆锅碗瓢盆的超值赠品,其乐融融。

  老人们心想:我这保健品买的值,既能让自己生龙活虎还拿了这么多赠品回家,孩子们总不会唠叨我乱花钱了。

  这类打着拯救健康的名义的保健品,究竟掏空了多少老人的荷包?

  


  2.

  打着理财的旗帜其实是非法集资

  如果说保健品行业是以健康为诱饵,那么所谓非法集资就是以“真金白银”为饵,引诱的老年人血本无归。

  抠抠索索了一辈子的苏大强都没能逃过非法集资团体的套路,可见,天上掉馅饼的事儿之所以难以杜绝,是因为它瞄准了人性中‘贪小便宜’的恶习。不同的是电视剧里的苏大强踩坑后仍能凭借儿女重新生活,而现实中很多老人拿出一辈子的积蓄‘试水’后,就再也没有重新生活的资本。

  非法集资的常见套路也有同样的规律可循,如果你身边的人遇到了,一定要立刻引起重视。

  如果有一天父母回家和你说:孩子,我近了解到了一个投资项目不错,是银行利息的16倍呢!

  不用想,这种情况一定是坑。

  


  “国外矿山,一次性投100万,年赚12万,稳赚不赔...”

  这些大饼都是‘非法集资’的惯用画法。

  更有甚者曝光出:某些理财机构(皮包机构)专打空巢老人的主意:推出养老服务+投资理财的大型骗局,吸引了大量老年人入局,以高额的保证金和会员费承诺每年高达比银行高出十倍的回报率。

  老李一听投资40万,还能免费享受他们的养老产品和服务,这等好事还不快让隔壁家老王头知道,他儿女都在国外,正好我俩作伴以后养老不孤单了。

  就这样被大饼吸引来的老人们,跟着所谓的客服人员一起来到“xxx养老基地”(空壳基地)亲眼目睹了豪华的装修,精致的户内外设施后,心甘情愿的拿出了自己存了半辈子的棺材本,踏入了一场规划好的理财骗局。

  


  画饼、用空壳基地造势、吸钱,这是非法集资惯用的三步套路。它们在老年人的身上愈演愈烈,事发东窗时,作案团伙早已洗钱走人。独留被骗的只剩内衣本儿的老人们呜呼哀哉,好不可怜,可是有什么办法呢?报案后,能被追回的资金少之又少,吃亏上当的还是老年人!

  这年头没点本事,都不敢做骗子了

  这样的套路为什么在行业里层出不穷?2000亿的暴利怎么就说来就来?他们没有父母老人吗?怎么下的去手?

  “是利润太耀眼,早已遮盖了人心”

  先有权健后有无限极...前几年沸沸扬扬的P2P,更是多不胜数。

  大叔的文章里写根据《慈善公益报》的调查:

  我国每年营养保健品的销售额超过2000亿元,其中老年人消费者占了五成以上。一本万利的买卖,足够让一些人黑了心蒙了眼,研究出来各种套路欺骗老年人。

  


  不论是保健品还是非法集资,都是换汤不换药,换个壳套路都是出奇的相似:

  1. 免费好礼(液晶电视、洗衣机、冰箱...)

  2. 下单即享:拉斯维加斯豪华游轮5日乐(只做假设用,不可考究)

  3. 知名业内人士现场分享:驻颜10年不老传奇(一年盈利30w,足不出户2年赚套房)

  4. 比见到亲爹妈还热情周到的服务(老人的三餐暖比亲儿女还熟悉)

  5. 虚假资质分享(空壳公司镀金包装,比国库还真的资本)

  6. 真人真事分享(极其真实,感人至深)

  7. 拉人,满就送,不仅自己赚还有人头费(一步一步发展下线,酷似传销)

  ....

  “打着为你好之名,行诈骗之实”,这年头,当骗子也是门学问。

  “骗子手段固然高,但是真正榨干中国老人荷包的无形之手还有孤独”

  是孤独让这些骗子趁虚而入,如蚀骨之蚁钻进了老人的生活。

  


  父母被假儿子暖了心的时候,是你有空玩手机到夜里3点却连一个5分钟的电话都抽不出来给家里打的时候。

  父母和假儿子聊的热火朝天的时候,是和你唠唠家长里短都被嫌弃的时候。

  父母一步一步走入假闺女圈套的时候,是你以为自己有孝心给了爸妈养老钱、智能手机,却没耐心多陪伴父母,教他们使用的时候。

  对老婆要宠着,养孩子要有耐心,养宠物要有爱心,单单是到了父母身上,就成了千百个不耐烦。

  其实父母比你想象中的孤单,也无怪乎他们会和骗子亲近。

  事发之时,不要怪父母傻,仔细想想是不是你太忙,才会让骗子有可乘之机。

  你欠父母的是陪伴,是耐下心来的沟通与交流,多一点陪伴,也许父母就不会走进骗局。

  这年头,骗子也在不断的更新手法技能,而我能做的就是尽我所能,把它写出来,或许仍不能改变现状,希望能让更多的人注意到,不论是投资还是养生都应该用正确的方法,切勿相信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