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喜欢打人?有经验的父母都这么做

  犹记得自己上小学、初中内会儿,班里男孩子总喜欢揪女生头发,恶作剧,甚至有的男生,问题少年总喜欢打架,有时候一个班里打的不过瘾,拉帮结伙和外校打的热火朝天。

  女孩子呢?总有喜欢掐人的习惯,时常把同桌胳膊掐的青一块紫一块。

  而现在很多孩子刚上幼儿园,也经常会因为爱咬人、打人被别的家长联名举报。每次听到孩子打人,父母都是一边尴尬的赔不是,一边对孩子的攻击行为无可奈何。自己明明教育孩子了,为什么孩子还是屡教不改呢?

  孩子打人时,你需要这样做:

  A

  立刻、马上、SAY STOP

  不管孩子是为什么打人,你都要立刻坚决制止,握住孩子的手,告诉他‘不可以’。

  注意只说‘不可以’就行了,千万不要再责骂孩子,以暴制暴,只会在孩子心里强化打人,让孩子打人的行为愈演愈烈。

  B

  事出有因,认真询问原因

  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

  没有哪个孩子会无缘无故的打人,在孩子暴力因子还没有增长到无法控制的局面时,一定要耐下心来,询问孩子为什么会有打人的行为?事处皆有因,找到初的导火索,才是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孩子打人是因为没办法用其他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和需求,你要帮孩子说出他的想法,再告诉他正确的做法。如果孩子情绪真的非常激动,你可以先抱住他,把他带到人少的地方去,帮助孩子和自己都能冷静下来。等孩子平静下来,你再用缓和的语气和他沟通,找到方法去帮他解决问题。

  C

  勇敢的孩子,要自己去面对错误

  对语言能力还不错的孩子,可以引导他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比如让他主动的和被打的人道歉,这样也能让孩子练习用语言来解决问题。对于语言能力还不够的孩子,可以引导他主动去抱一抱被打的小朋友,或者让两个小朋友拉拉手,表示歉意与谅解。好的功课永远是“预防”,想要宝宝拥有好习惯,日常相处的点滴格外重要。粑粑麻麻们,下面这些你们都做到了吗?

  以身作则,不对孩子用以暴利

  有些父母看到孩子打人,就会很生气,立即批评,甚至不分青红皂白就打孩子,惩罚孩子,以为这样就可以让孩子明白并记住“打人不对”。但对于3岁之前的孩子基本是无法准确理解家长的这层用意的,‘思考’这个词还不能够充分的动用孩子的大脑思维,父母的行为反而给他们做了一个错误的示范,让孩子学会了“原来就是可以打人的,因为爸爸妈妈也是这么做的”。永远不要小看榜样的力量,孩子容易模仿的就是自己的父母。如果我们平时遇到问题,出现情绪失控,会发脾气骂人,甚至动手打人,这其实就是在告诉孩子,过激反应原来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

  严厉规矩,以身作则

  每当孩子打人或无理取闹时,父母可以把他带到房间后告诉他:“喜欢打人的孩子是不可爱的,也是不对的,如果宝贝以后打人,妈妈就把你放到这个房间里,等你安静下来,妈妈再陪你玩”。这时候孩子可能会哭闹,父母不能心软,不要抱着哄他,要说到做到,说好等安静下来就一定要等孩子安静下来再进行安抚,父母只需要在旁边静静的陪着他就可以,或者可以跟他说说话讲讲理,告诉他打人不好,妈妈不喜欢打人的孩子,反复地讲,具体地讲,会有效果。立flag,不是一两天就有效的,但早立早好,并要坚持下去。

  鼓励孩子表达不满

  鼓励孩子说出打人或不高兴的原因。也许孩子说不清楚,但我们父母要帮助他表达清楚,然后帮他分析。比如:有的小朋友拿走他的玩具,他要不回来,就打小朋友。这时候,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有礼貌地与被打的小朋友沟通,并要回玩具。这样,孩子就会知道,解决的办法,不是打人,而是沟通。

  增加孩子自信心

  孩子很多时候有情绪地打人并闹腾,是因为语言表达不清,很多想做的事做不好,比如:拼图拼不上、玩具不会玩。父母要多关心孩子,并观察孩子,引导孩子做好他想做的事情。当他能力强了,事情做好了,高兴了,自信心强了,也就不会闹情绪打人了。

  记得经常表扬孩子

  要时刻表扬孩子与小朋友或家人相处时的正确行为,比如可以夸奖他“和小朋友分享真好”,“这次没有打人,非常棒!下次再试着这样做。”

  这样的夸奖并不是敷衍的夸奖,而是发自内心的赞扬,这样才能让孩子感受到鼓励的味道,进而知道与人和平相处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