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想买仙丹,让你不会死!

  妈妈,我想买仙丹,让你不会死!诗安国际母婴会所的老师说,清明不仅仅是一个节气,对更多中国家庭来说,是祭奠家族中已逝先辈的日子。这种祭奠的活动就是让我们不要忘却那些曾经对我们给予过关爱和支持的人,因为“死亡并不是可怕的,遗忘才是”。

  我女儿小阿的爷爷,去年去世了,那时女儿4岁,我们并没有告诉她这件事情。但小阿看到了来北京治病的爷爷,知道爷爷生病了。她经常会问我们爷爷好了吗?春节回老家的时候,还在到处找爷爷。一天傍晚,小阿突然说:“妈妈,我不想让你死”。说完就大哭了起来,我自己也被这莫名其妙的话搞迷糊了。我并不知道女儿为何会突然这样问。但我秉持着不欺骗小孩的原则,告诉她:“每个人都会死的。”小阿听到我的回答,哭得更加大声了,一边哭一边说:“我要去买仙丹,吃了仙丹就不会死了”……看到她这样,我想任何一个妈妈都不忍心再坚持事实的真相了,于是安慰她说:“好好好,不会死。”

  我又想起,小阿幼儿园小伙伴的妈妈,也跟我提起过自己孩子想买仙丹,希望自己妈妈长生不老的事情。很多孩子在像小阿这个年纪的时候,可能已经经历过失去心爱的宠物、家中长辈的过世等等跟“死亡”相关的经历。家长们对此采取的态度很可能是,避而不谈、含糊其辞或是转移话题。

  现在,我突然觉得,有必要来探讨一下,如何跟孩子讨论“死”这件事。

  妈妈,我想买仙丹,让你不会死!跟孩子探讨他所能理解的死亡

  既然很有必要跟孩子聊聊“死”这件事,那我们就来看看,该怎么跟孩子谈论死亡。如果孩子问到家长关于死这个事情,或是家中正好有类似的事情发生,家长该怎么跟孩子讲述死亡呢?这里有几个方法教给家长们。

  1.跟孩子探讨他所能理解的死亡 低龄的孩子,往往具有一种朴素的守恒观念,也就是说,在孩子的心里,死亡并不是一种彻底的消失,而是去了某处。死者此后的生活,还会在那里延续。如果孩子很小,像三四岁的样子,不用急于纠正孩子对“死亡”的认知,这是这个年龄段孩子特有的认知思维。

  2.不要回避孩子提出的死亡问题,家长要诚恳地回答这类问题 使用一些简单的语言来描述死亡的状态,比如:不能呼吸、不能说话、不能思考等等,用孩子能够理解的话,来解释这个问题。让孩子能够了解死亡的状态。

  3.接纳孩子的悲伤情绪 如果孩子失去了心爱的宠物,非常伤心,不要轻描淡写地说:“没关系,再买一个好了。”要陪伴孩子共同度过这段情绪。如果,作为家长的你,实在找不出合适的话语来宽慰孩子,那就什么都不要说,静静地陪伴孩子就好了。这里我说的陪伴是真诚的陪伴,而不是心在别处的陪伴,就好比,孩子还处在悲伤之中,但爸爸妈妈却很开心地讨论要去看什么好看的电影或是吃什么好吃的东西,这样就很不合适了。

  4.安排简单的仪式 如果孩子因为心爱的小动物死去了而非常难过,除了让孩子理解死亡外,还可以安排一些简单的“仪式”。例如让孩子跟自己的宠物告别,收拾好孩子的宠物曾使用过的东西,将这些物品进行处理,比如埋掉之类的。让孩子能够在这样一个有仪式的过程中,接受自己喜欢的东西离开这个现实。如果家中有人离世,孩子小的话,可以在一段时间以后或是孩子问起来的时候告诉事实。如果孩子比较大了,风俗允许的地方,还是可以参加相关的告别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