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便秘居然影响智力!这个你了解吗

  通常孩子一出现腹泻,家长就比较着急,积极就诊。但是便秘往往就不当回事儿,其实,便秘对孩子的影响更大!咱们就来一起看看!

  


  1、肛门疼痛

  长期便秘会导致患儿排便时粪便擦伤肠黏膜,引起肛门疼痛,或表现为粪便表面附少量血液或黏液,严重者会诱发小儿肛裂及痔疮,影响小儿肛肠健康。

  2、肠道的免疫力下降

  中医认为“六腑以通为顺”,肠道是人体重要的排毒器官。如果食物代谢后的残楂、糟粕,有毒物质不能及时排出体外,较长时间堆积在肠道就会再次发酵,产生大量有毒物质,有毒物质人体内堆积,浓度增加,肠道菌群平衡被打乱,影响肠道免疫功能。

  3、抵抗力下降

  经常性便秘,会严重影响孩子抵抗力,造成孩子反复生病。常表现为孩子易上火、口臭、长口疮、腹胀,感冒后易发展为咳嗽,黄痰、黄鼻涕,性格躁动易怒、睡眠不安、精神不易集中,肤色暗黄无光泽、皮肤粗糙、干痒眼圈发黑等。更有研究表明便秘易致过敏体质。

  4、生长发育迟缓

  便秘通过影响孩子胃肠功能,造成肠蠕动缓慢,消化功能紊乱,使食欲减退或偏食、厌食、消瘦,逐渐造成孩子的营养不良,影响正常的生长和发育。

  


  5、智力低下

  便秘会使有毒物质长时间滞留在体内,损害肝、肾等脏器,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导致肥胖、脂肪肝等疾患。便秘严重者,就可能对人的神经系统产生不良影响,降低脑功能,影响孩子智力发育,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和学习。

  孩子便秘的原因

  绝大部分是因为脾胃虚寒,容易积食。那么,这个时候,是不是要给孩子吃很多含纤维素高的食物比如蔬菜水果呢?

  实际上并不是,你会发现孩子天天吃青菜还是便秘,便秘了给孩子吃很多青菜,一样拉不出来。

  判断宝宝是否便秘,爸妈需要留意是否同时存在以下情况:

  ①排便次数减少;

  ②排便困难,且排出的大便干燥,质硬,粗糙:干的颗粒状或块状。

  其中第②点是判断便秘的主要依据,与排便的间隔时间长短没有一定的关系,就算宝宝每天排便2、3次,但是每次都拉的大便干硬,也叫便秘。

  做好这5点让宝宝远离便秘

  1、饮食结构要合理

  吃母乳的小宝宝很少出现便秘。开始吃奶粉、纯牛奶、辅食的宝宝更易便秘,多是喂养不当,饮食结构安排不合理造成。

  对策:

  配方奶粉不能冲调太浓,按照正常比例冲调。两餐奶之间可以适当补充白开水,但是不能用蔬菜水和果汁水替代,其中的草酸、鞣酸会与奶粉中的钙结合形成沉淀,不仅影响的钙吸收,还会导致便秘。

  


  开始吃辅食宝宝,在适应了强化铁米粉以后,需相继添加各种蔬菜、水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7个月左右也要开始吃肉,肉吃得晚,脂肪摄入不足也会便秘。

  2、别过度补钙

  预防缺钙对宝宝健康很重要,但是过渡补钙,没有吸收的钙离子会在肠道中形成钙皂,引起便秘。

  对策:

  不要盲目补钙,一定要检查后确诊缺钙才补充。日常补充鱼肝油,保证奶量就可以预防缺钙。

  3、别不运动

  缺乏运动,时宝宝肠蠕动减慢,也不利于肠道的发育。肠动力不足,大便不能顺利推出,长时间留在直肠中的大便会越来越干燥,出现便秘。

  对策:

  3个月以内的宝宝,睡眠时间较长,也不会翻身,主动运动少。需要爸妈的帮忙,帮他做一下四肢的伸展运动,俯卧抬头,腹部的顺时针按摩等。

  4个月以上的宝宝活动能力提高,宝宝醒来的时间越来越长。不能只让宝宝躺着、坐着、或你经常抱着,一定要让宝宝适当运动。

  4、别忽略宝宝的情绪

  有一种便秘原因是长期精神紧张引起。当孩子受到惊吓后、换了陌生环境后都会使宝宝情绪紧张,可能会导致便秘。

  


  对策:

  对宝宝尽可能温和,别吓唬宝宝,不要跟着大人看暴力的和声音开得很大的电视。别总是强迫孩子做不喜欢的事情:比如不吃奶逼他吃、不听话时恐吓他、不愿意和陌生人打招呼而强迫他。

  到陌生的地方,应该持续保持以往的饮食规律。能如厕的宝宝,定时让宝宝如厕排便,好有妈妈的陪伴和鼓励。

  5、做好如厕训练

  在不能做如厕训练的年龄段,可以从以上4点预防宝宝便秘。大概1岁半以后,除了注意饮食,爸妈还需要观察宝宝是否可以做如厕训练了。

  如厕训练可以让宝宝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是预防便秘的好办法。尤其是有便秘经历的宝宝,因为排便时很不舒服,甚至出现肛裂而疼痛,可能憋便。没排出的大便会越来越干燥,越干燥就越排不出,便形成恶性循环,会使问题进一步加重。

  对策:

  给宝宝准备专用坐便器,只要一开始做如厕训练,就要坚持。让宝宝每天都定时在坐便器上坐一会儿,坚持到排便或坐15分钟左右。可以借助玩具,宝宝喜欢的绘本让他放松,爸妈用赞美的方式鼓励宝宝自己上厕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