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娃去,首先要明白这几点

  要说养娃什么时候闹心,当然是孩子生病的时候。感冒发烧流鼻涕,这些尚且可以在家护理,可是遇到孩子高烧不退或其他不明类型的疾病,很少有家长能够做到冷静,80%都分分钟抓狂暴走直奔。

  可是好多家长兴师动众跑去,挂号排队花了多半天,见到医生5分钟就被打发了。该问的没问清楚,拿了一堆药,回家后又发现家里大部分都有,扎心!关于怎么带娃看病,让诗安国际为你奉上详细攻略!

  


  


  选择正规避免小诊所

  首选儿童,其次正规大型儿科诊所。这是因为儿科医生通常都是经过严格的训练,再加上多年的经验总结,往往可以在短时间内判断出孩子到底是怎么回事,需要做哪些检查,或者尽快采取什么治疗措施。

  


  提前做好准备简要说明病情

  时间:

  发病时间、间隔时间和恶化时间,用准确的时间量度来表达,如 “发烧5个小时”,而非模糊性的 “从昨天就开始发烧了” 。

  体温:

  如果在家已经测过体温,那么共测过几次,高多少。宝宝有无抽搐、身上有没有出疹子等其他症状也要向医生说明。

  


  病情:

  发病时四肢活动是否自如(是否有四肢受限、颈项发硬、抽搐等症状);

  是否咳嗽(次数、剧烈程度、有无哮鸣音、痰液状态等);

  是否呕吐(呕吐物是溢出来,还是喷射出来等);

  是否疼痛(疼痛的准确部位,疼痛的起始时间及持续时间等);

  如果孩子是腹痛、腹泻,还要明确指出腹痛的准确部位,疼痛的起始时间及持续时间等。

  状态:

  精神状态是否变化(哭闹、烦躁、呆滞等);

  大便和平时是否不同(大便的次数、形态、量、气味等);

  饮食是否有变化(饥饿感、饱胀感、厌食、停食等);

  睡眠是否有变化(睡眠时间,睡眠状态等)。

  病史及过敏史:

  孩子的患病史及家庭成员的病史、是否对某些食物及药物有过敏的情况。在就诊前,好先仔细回忆宝宝发病过程,用手机或纸记录要点及问题。

  


  


  就医类物品准备

  求医类:

  病历本、就诊卡或医保卡、现金和银行卡、用药记录(宝宝正在用的药品名称、剂量)、病历资料(检查化验报告、治疗处置单、收费明细等按时间顺序排好收存) 、疫苗接种本、出生记录、家中常备药物的清单(避免药品重复购买)等;

  安抚类:

  玩具、ipad/手机、口罩、宽松易脱的外套(不穿有金属装饰的衣服、不穿连体衣)、奶瓶 / 吸管杯、尿不湿、小被子、备用衣裤等,可根据孩子的年龄及需要进行调整。

  


  不要给孩子挂水

  


  国内到处都在挂水,这是不可思议的现象,在国外,门诊是不能挂水的,只有住院才可以挂水。

  因为:

  1. 挂水、静脉注射 = 慢性自杀,央视的调查不是耸人听闻,因为人体内部本来是一个封闭的系统,现在给血管扎了个洞,并且还让药物随着血液运行到五脏六腑,给内脏都造成了很大的损伤。

  2. 挂水的药剂,说是无菌的,其实只是杀灭活菌,那些死掉病菌的尸体依然还在药瓶中,进入人体后,特别是让肾脏产生极大的负担,因为肾脏就是负责过滤的,长时间挂水会造成肾衰竭。

  家长和医生,不要为了自己一时的安心,而急于给孩子挂水让病症消失,父母在孩子生病的时候也请一定要淡定。

  


  是治疗疾病的地方,同时也是患者集中的地方。越大,不可避免的污染也会越多。带宝宝去的时候,父母应该考虑到孩子被内的病菌感染的可能性,并需要采取相对应的防护措施。比如,到后给孩子戴6层纱的口罩,帮助孩子阻隔呼吸道传染病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