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带宝宝去体检,医生说宝宝是缺铁性贫血,这下回家可好了,跟婆婆一说宝宝缺铁,婆婆二话不说便把家里的炒菜锅全给换成铁锅了,这样的理由,我也是很无奈。宝宝缺铁不可怕,可怕的是代沟。
曾有记者走访省儿童儿保科门诊发现,很多家长都会咨询有关宝宝缺铁的问题。据儿科老师表示,小年龄的宝宝们 (尤其是1岁以下婴儿) 容易缺乏的微量营养素是铁。根据以往的流行病学调查,婴儿期铁缺乏为65.2% ,缺铁性贫血为20.5%,明显高于缺钙和缺锌的发生率。
缺铁性贫血也是儿童贫血的常见原因之一。长时间的铁缺会引起缺铁性贫血,并由此出现一系列临床表现,终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
宝宝缺铁的症状表现
婴儿血红蛋白的正常值是11-13克。血红蛋白低于11克,就是【贫血】。如果是因为缺铁,便是缺铁性贫血,其症状主要表现为:易燥易怒、生长缓慢、没胃口、容易疲劳,脸色不够红润,嘴唇发白,不够活泼等。
新的研究表明,缺铁对婴儿早期的智力发育会带来影响,尤其会影响小儿的注意力及短时记忆力。严重缺铁者会出现烦躁易怒、智商水平降低。
宝宝缺铁的主要原因
宝宝从出生后体内的铁元素只够维持 4~6个月左右。早产儿则需要从一出生就要开始补铁,所以宝宝在出生后或者在6个月之后,开始给宝宝喂富含铁质的奶,不管是母乳还是强化铁的配方奶粉,这在营养学上是有道理的。
宝宝健康的身体需要铁元素参与造血、维持生长发育、抵御感染性疾病,而正常足月的宝宝出生时体内储存的铁大约有280毫克,仅能满足出生后4~6个月的铁需求。因此,补铁是辅食添加中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强化铁要避免的误区
强化铁如此重要,在辅食添加的过程中要避免以下误区:
误区1:喝牛奶、吃奶制品容易导致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
牛奶中钙含量丰富,铁的含量少之又少,所以配方奶粉会在牛奶的基础上对一些营养素进行补充和调整。如果在摄入牛奶和奶制品的同时,摄入一些其他含铁丰富的食物:动物血块、肝脏、肉类等,是不会导致缺铁性贫血的。如果只喝牛奶和奶制品,是不能满足宝宝身体所需的铁元素,铁的食物摄入严重不足,那么缺铁性贫血的风险就会增加,但这不是牛奶和奶制品的错!
误区2:蛋黄是补铁的比较好辅食
鸡蛋黄的铁含量约为7mg/100g,而铁的吸收率较低(约为3%),所以不能作为补铁的首选辅食。但是蛋黄中所富含的其它各种营养素,且容易购买,对婴儿来说,仍不失为一种物美价廉的优质辅食。在此需要注意的是,蛋黄易引起过敏。如若发现宝宝有过敏现象,请立刻停止饮用,延后8个月龄到1岁后再试着辅食添加蛋黄。
饮食中宝宝比较好铁质的来源
补铁对婴儿来说极为重要,强化铁米粉是值得推荐的第一口辅食。除了强化铁米粉之外,光吃植物性的食物补充是不太现实的,饮食中铁的良好来源主要为动物肝脏、动物全血、禽畜肉类等。
婴幼儿每日需摄取铁量的体重为 2mg/kg 的铁。如果医生发现你的宝宝缺铁,每天需要补充铁量的体重为 6mg/kg,坚持几个月,再去体检,宝宝体内的铁元素含量会有所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