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多汗如何进行调理?涨知识了!

  无论是冬天还是夏天,宝妈在产后出汗总是比平常多,稍微活动或是进食时都会出汗,有的在睡觉时出汗更加明显。坐月子期间,产妇常常会有出汗多的情况,甚至有湿透几身衣服的现象,这是怎么回事呢?

  


  产后出汗分为“产后正常生理性出汗”和“产后病理性出汗”。

  ①正常生理性出汗

  产后初期,新妈妈出汗明显增多,往往刚睡醒或者稍许运动就会出汗,衣服也可能因此被浸湿,不过这类产后出汗不是病态,大多是正常的生理现象,称为“褥汗。

  ②病理性出汗

  如果产后长时间出汗量大,那么就是病理性的产后出汗。一种是入睡后不自觉出汗,也就是产后盗汗。另一种就是出现白天的产后自汗,这种情况即使天气不热、衣服穿得不多,新妈妈也可能会满头大汗。

  生理性出汗如何护理

  原因

  由于孕期水钠潴留,血容量增加,到产后,随着胎儿和胎盘的娩出,新陈代谢显著降低,体内潴留的水分通过皮肤表面出汗和尿液、呼吸来排出体外,其中出汗多是易被感觉到的一种方式。这种出汗有利于减轻宝妈的心脏负担及产后机体的康复,不必担心。

  另一种情况是由于产后过度进补引起的多汗。传统坐月子,不少宝妈喝红糖水、姜汤、羊肉、桂圆、红枣、人参、当归等温补食物或药材,引起内热。

  护理要点

  注意多饮水,注意房间内的室温调节,不宜过热过凉,注意通气透气。

  衣服被褥不宜捂得太多。出汗后及时擦干,等表皮的伤口愈合后,可每天淋浴,保持清洁。内衣要勤洗勤换,保持干燥。

  如果是内热引起的多汗可减少进补,适当食用水果、蔬菜等偏凉食物调节平衡。

  病理性多汗如何护理

  如果产后出汗持续时间长,超过2个月以上,应考虑是病理性多汗,又分两种情况,一种是白天多汗,稍微活动一下就汗流不止,称为“产后自汗”;另一种情况是晚上睡眠中出汗,醒来即止,称为“产后盗汗”,均为产后虚症。

  


  气虚自汗

  ◆ 病因:产后失血耗气,气营两伤,营血不足,卫阳不固,而致自汗不止。

  ◆ 表现:产后自汗如淋,面色苍白,气短少语,乳汁清稀,恶露色淡量多,苔薄舌淡胖。

  阴虚盗汗

  ◆ 病因:如果本身为阴虚体质,分娩出血而阴衰于内,阳气独盛于外,则致盗汗不止。

  ◆ 表现:产后盗汗不止,潮热面赤,口干少津,心烦手足心热,腰膝酸软,舌红少津。

  病理性多汗的危害

  每1000毫升汗液中含钙1毫克,在平时,每天由汗液丢失的钙仅15毫克,并不十分重要,但若产后出汗严重,则很容易导致低钙血症,表现为手足抽搐、肌肉抽搐,长期钙缺乏会导致成人软骨病、易骨折,以及经常腰背和腿部疼痛,特别是宝妈,孕期被胎儿摄取了很多钙更易造成缺钙。

  出汗本身虽然无关痛痒,但是不注意的话,会影响身体健康,尤其是一些异常分娩的宝妈,出现胎盘早剥、产后出血等现象,身体抵抗力十分薄弱,大量出汗而不注意保暖的话,很容易受凉、感冒,引起其他的并发症。

  食疗调理

  


  1、黄芪桂圆羊肉汤

  取适量羊肉,用沸水焯一下,捞出后过冷水除掉膻味。之后用砂锅把水烧开,放入羊肉以及适量黄芪山、桂圆肉同煮汤。吃的时候可适当调味,肉汤皆可食用。

  2、参鸽汤

  处理好乳鸽,让后加入适量水和高丽参片一起隔水蒸60分钟,后加入适量食盐食用。建议每天吃一次,连吃三天。

  3、羊肚粥

  糯米浸好后,和红枣一起塞入羊肚中。之后缝好羊肚,放在盆中隔水炖好后佐餐吃。吃的时候切开肚子,并且适当调味。

  4、猪肚粥

  用盐搓洗猪肚,洗净后和小麦一起炖至五成熟,切丝备用。将黄芪、人参、莲实等切碎用纱布包好,和切好的肚子同煮,等到肚子煮烂,捞出药包和肚子,再加入粳米煮粥,后加入葱花,和适量调料。粥、猪肚皆要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