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变身“大腹婆”,学会这招轻松恢复小蛮腰~

  小编经常听到一些孕妈妈在做42天复查时问到:“医生,我这大肚子,怎么好像还有个宝宝在里面呀?什么时候才能恢复原样?

  夜深人静时,频频翻看手机里自己曾经诱人的小蛮腰,性感的马甲线……却又不得不泄气的正视自己松松垮垮的褶皱肚皮,尴尬指数飙升。其实,这种现象就是所谓的腹直肌分离。

  什么是腹直肌分离?

  腹直肌这个字眼很多人听完后一头雾水,但是说起马甲线就应该很清楚了。我们今天要说的就是这块肌肉。腹直肌具有保护腹腔脏器,维持腹内压,参与完成排便、分娩、呕吐和咳嗽等生理功能,并能降肋助呼气,也能使脊柱前屈、侧屈和旋转等功能。

  


  怀孕期间,宝宝在妈妈的子宫里逐渐长大,腹壁所承受的压力也逐渐增大,腹白线被拉伸并变得薄弱,白线两侧的腹直肌松垮,腹直肌间距离增大,从而产生腹直肌分离。

  更让新妈妈们头疼的是,腹直肌分离的间隙逐渐被脂肪组织所填充,腹部出现明显的松垮褶皱,影响美观和形体恢复。

  剖宫产才能导致腹直肌分离?

  不是哦。

  无论是剖宫产还是顺产,都有可能发生不同程度的腹直肌分离。据报道,在1462例产后6-8 周的产妇中,顺产腹直肌分离发生率为60.3%,剖宫产发生率为70.8%,2 次及以上剖宫产的产妇腹直肌分离发生率为90.8%。

  


  这比例,足够惊人吧!因此,宝妈们“卸货”后,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尽快进行腰腹康复训练及治疗,避免难看的肚腩及背腹损伤。

  腹直肌分离如何判断?

  ➤ 正常:2指以内。

  ➤ 需改善:2~3指,注意不能进行躯干弯曲和扭转的负重练习,因为会加重分离。

  ➤ 需就医:3指以上,属于比较严重的腹直肌分离,可能会引起疝气,这时好直接求助医生进行手术等治疗,不要拖延病情。

  自我检测方式为:

  双腿曲膝仰卧,放松。把手放在腹部,手指并拢,手掌心朝脸部方向,手指尖对准肚脐上方,吐气并将头肩慢慢抬起(收紧腹肌),然后指尖往腹部压下去,中间出现的沟就是腹直肌分离位置。 (其实就是收紧腹肌,然后检测中间凹出的宽度)。

  


  可以做哪些锻炼来恢复

  要想恢复得好,首先需要了解腹部肌肉的组成,对自身腹部情况了解得越多,完全恢复起来也越容易。

  做产后训练,我们应该锻炼的是腹部深层的肌肉——腹横肌,其次锻炼腹斜肌(腹内斜肌和腹外斜肌),后再锻炼腹直肌。但很多人都犯了错误,急着去做卷腹类运动,这类动作只会让腹直肌分离变得更加严重。

  改善腹直肌分离的训练

  站姿收腹

  准备动作:背对墙面站立,将上身靠在墙上(保持中立位,后脑勺、背部、臀部贴在墙面),双脚距离墙面大概30厘米。

  动作执行:吸气准备;呼气,腰椎去贴墙面,之后,吸气还原。每组10~15次,重复2~3组。

  注意事项:避免手臂向后推墙,尽可能腹部向内收,主动靠近墙壁,想象用肚脐向墙壁方向靠近的感觉。

  跪姿收腹

  准备动作:四点跪姿,髋关节和膝关节垂直,肩关节和腕关节垂直,脊椎在中立位(胸椎自然后屈,腰椎自然前屈)。

  动作执行:吸气,小腹自然放松;呼气时,用力将小腹向内收回。每组重复10~15次,做2~3组。

  注意事项:整个过程不要改变脊椎的中立位,只有腹部在活动,想象将肚脐拉向腰椎的感觉。

  当腹直肌分离程度降低后,可以慢慢开始幅度不是很大的躯干弯曲练习,但直到恢复到2指内之前,避免做负重躯干扭转的动作。还有一定要注意,如果自测两边腹肌的距离大于3指就要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