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马牙颗粒状 :
* 新生儿的齿龈边缘或在上颚中线附近,常会有一点一点乳白色颗粒,表面光滑,为数不一,少的有1-2颗,多的可能有数十颗,这是在胚胎发育6周时,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开始增厚形成牙板,这是牙齿发育原始的组织。
* 在牙板上细胞继续增生,每隔一段距离形成一个牙蕾并发育成牙胚,以便将来形成牙齿。
* 当牙胚发育到一个阶段就会破碎断裂并被推到牙床的表面,形成“马牙”或“板牙”。
* 马牙在出生后两周左右就可以自行吸收,不能用针去挑或用布擦,以免损伤黏膜,引起感染。
6、体重减轻:
* 新生儿在出生后体重往往会减轻,是因为宝宝的进食量还没有形成规律,加上每天排除的大小便,呼吸代谢及由皮肤排出肉眼看不出的水分等,造成体重在出生后会减轻,减轻的体重可能多达出生时体重的10%。
* 到了宝宝的第8-9天丢失的体重就会补回来。若10天后仍未恢复的话,就应该去就医。
7、头总是向一边歪:
* 新生儿在睡眠姿势固定或固定注视某物时,头有向一边歪的偏好,但小儿头部转向两侧的活动又不受限,这属于正常情况。
* 如果婴儿脖子总歪向一侧,向另一侧活动受限,提示神经肌肉系统可能有问题。
常见原因有以下几种:
* 先天性肌性斜颈:这是因为一侧,胸锁乳突肌,发生纤维性挛缩后形成的。婴儿的病侧颈部有一个,圆形或椭圆形的肿块,直径为2-3cm,质地较硬,可以移动,触之不痛,表面皮肤正常,抚之不热,孩子的头向有肿块的一侧倾斜,病侧耳接近锁骨,颜面不正,下颌和面部转向无肿块的一侧,形成斜颈。
* 中枢神经系统异常或周围神经病变引起的一侧肌张力增高。此时应做全面的体格和神经系统检查,包括全身姿势和肌张力、肌力与运动、神经反射等,以便早期诊断、治疗。
* 鉴别新生儿锁骨骨折、软组织挛缩症等。
8、惊跳或四肢抖动:
* 新生儿在睡眠时会有惊跳,在浅睡眠时比深睡眠时多。当突然被碰触或听到一个很响的声音时,很容易受惊,出现四肢和下颌的抖动,并容易哭泣。
* 这些无意识、不协调的动作是由大脑皮层下中枢支配的,并无病理意义,这是由于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所致。
* 出现惊跳或四肢抖动时,用手轻轻按住宝宝身体的任何一个部位,就可以使他安静下来。
* 惊跳或四肢抖动如频繁出现,应注意是否为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并注意与新生儿抽搐或惊厥动作相鉴别。
* 正常足月儿肢体均有一定张力,以屈肌占优势,故四肢保持在屈曲状态,自发动作常舒展、舒缓。
* 婴儿突然出现的肌张力改变,持续性的伸肌强直、肢体某一部位反复迅速的抽搐、阵发性痉挛,轻微的惊厥,眼球水平位或垂直位震颤、偏斜,眼睑反复抽动、眨眼等动作,均具有病理状况,应及时转神经科诊治。以上诗安国际母婴会所的老师的介绍,您是不是也有了一些的了解呢,如果你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咨询我们的在线老师,老师会真诚的给您答复!